0 1分钟 5 分

海报新闻记者江雪英在北京报道:“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行政法规,这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法制化进程中的历史性成就,也是生态环境监测50多年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近日,《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 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张大伟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规定牢牢把握“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基本行政法规”的定位,坚持目标和问题,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基本制度,明确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总体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条例》采用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备案制”,进而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在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张大伟表示,技术服务机构是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服务水平直接决定监测数据的质量。 《条例》专门设立一章,规范和引导技术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当今的监控服务市场中有两类机构存在显着问题。一是专门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并纳入市场监管部门资质认可管理(CMA)并有能力提供相应技术服务的机构。然而,一个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很难全面、及时了解技术服务的活动过程,很容易成为监管盲点。另一个负责监控设备运行和维护的部门目前没有纳入资质管理,导致服务活动流程难以了解,造成监管空白。 “为了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我们在起草条例过程中,借鉴其他行业和地方的有效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通报式管理制度,但又不过度增加企业负担。”张大伟表示,技术服务机构首先要具备设施设备、技术能力、技术人员和相应的管理能力。其次,您必须在t生态环境部,并书面声明表明您对注册信息的可靠性负责。您必须提交书面承诺。第三,我们不能接受超出工作范围的分包。生态环境领域,实现“全国一登记、一交换”,选择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网上登记服务,向社会公开登记信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的登记信息咨询。基于上述工作,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用评价体系,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登记在信用记录中,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根据技术服务机构的规模、能力、水平和信用状况,对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引导技术服务机构规模化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公信力。 “从实践来看,对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分级保密监管,在长三角等地已初见成效。”他举例说,2021年至2024年,上海信用等级较高的机构业务占比提升近20个百分点,达到80%以上,市场服务不断增强。价格正逐步摆脱没有最低价只有低价的激烈低价竞争,走向以合规、质量为基础的健康发展道路。报道称,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建设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支撑体系,细化报表管理、信用管理、分级保密监管等具体要求,提高监管精准度,通过有效监管保护“良币”、驱逐“劣币”,着力构建“灵活”、“管理有方”的监测服务市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