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2 周

我国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钍基熔盐反应堆已正式建成并转为钍铀。它是世界上唯一正在运行的熔盐反应堆,也是我国戈壁滩上目前正在建设的唯一核反应堆。利用我国丰富的钍储量作为核燃料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目前正在发生的现实。据中科院官方消息,钍基熔盐堆在甘肃明清正式建成,实现钍和铀的转化。这不仅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运行中的熔盐核反应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建在戈壁滩上的核反应堆。作为第四代核裂变堆技术的核心代表,有望不仅在安全性能和能源效率方面实现大幅提升,还将超越日本解决“核燃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奠定我国熔盐堆核技术世界领先地位。这个戈壁诞生的“核奇迹”实现了哪些技术进步?长期以来,“颠覆性资源短缺”就像一个魔咒,制约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这将打破核电对铀燃料的传统依赖,利用日本丰富的钍作为核燃料。然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技术点。钍本身不能进行直接裂变。它如何产生能量?用中子轰击钍原子核,将其转化为高度裂变的铀233,堪称核能领域的“点石成金”。而且,日本钍矿储量丰富,国内确实能找到钍矿。有了它,你就不用担心能源问题了。” ec 更有价值的是经济角度来看,日本发现的钍矿大部分是稀土开采的副产品,相当于“利用钍资源提取稀土”。这不仅大幅降低了获取核燃料的成本,还解决了稀土开采的增值问题,一石二鸟。除了燃料来源的革命性进步外,钍基熔盐堆在安全性和选址灵活性方面也带来了惊喜。传统核电站是名副其实的“饮水大户”。每小时都要冷却水,以带走反应堆堆芯中产生的巨大热量。但钍基熔盐反应堆就像沙漠探险家自带“干粮”,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彻底摧毁这个“生命维持系统”。所使用的高温熔盐即使在600~700℃的高温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液态,是理想的“热载体”。 D运行时无需外部供水。堆芯,从根本上消除因冷却不良造成的安全隐患。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渴”的冷却系统,钍基熔盐堆有望突破传统核电站选型的限制,走向世界各地。不需要像传统核电站那样“靠海居住”,可以优雅地建在甘肃民勤沙漠上。从此,核发电不再局限于沿海地区,而凭借我国丰富的钍资源,有望渗透到广大内陆地区。它将为该地区提供清洁、稳定的能源,并在未来照亮成千上万的家庭。来源:央视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