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基本保修是“终身”。 “十四五”期间,日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达到79岁,比2020年延长1.07岁,比世界平均水平延长5岁。关于“预期寿命”的数据不仅仅是年龄数字。平均升2024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女性最早在2020年将达到80岁。这背后是全球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再者,现代人对“长寿”的追求,本质上是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个事实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护理床位比例将从2020年的48%提高到2024年底的65.7%。也就是说,60%以上的病床配备了专门护理功能,表明养老服务日趋细化、精细化。
其次,如果说预期寿命是一个“宏观指标”,那么“食点”数据则是衡量退休后生活质量的“微观标准”。 “十四五”期间,全国建成8.6万个老年供餐中心,每天有超过300万老年人在这些供餐中心就餐。目前,养老助餐服务主要按照“管理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的模式运作,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其纳入城市便民生活圈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
最后,退休后护理不仅要保证“安全退休”,还要保证“幸福退休”。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拓宽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为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经济社会、养老服务提供有力保障。要鼓励和引导人们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帮助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力”。换句话说,不如唤醒这个“银发值”,让余热更“烫”。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看得见、看得见的温暖,让每个人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能享受到“稳定的幸福”。
观察启斋,下一期再见!
发布者: 吴淦
协调员:王伟、乔静、刘娜
记者:王静
摄影:徐乐嘉(实习)
编辑:徐乐嘉(实习)
设计:唐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