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1 月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谢强民 孔平报道 2025年秋季学期刚过,全国技工大学里诞生了一批特殊的新生。青岛工程学院工程类招生规模再创新高,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240人。在徐州工程机械学院,已有30余名大专毕业生进入并“回归”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运维等职业。鲁北职业工程师学院迎来了117名新生,比去年增加了21名,这是其工程预科生的第二年。而8月份,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挖角”了第一技预班河校32名学生,全班参加实习。近期,山东、浙江等省广东省密集出台鼓励技工院校为大学生开设工科班的政策,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 “从大学到大学”曾经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事情,突然变得司空见惯。 “重返职场”学习技术是大学生的无奈,还是有意识的决定?海报新闻记者走访了大学工程课程,并与学生、教授和公司进行了交谈以找出答案。意想不到的反差:由于找不到工作,他决定重返行业,但这一次他还没毕业就被一家公司“抢走”。 “操作机械臂时要注意识别安全风险,更好”9月12日,陆兵工学院工程预科班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2025级学生轮流练习操作机械臂。机械臂。鲁北工程学院工程预科班的学生正在学习给机械臂钻孔。 “我是从零开始,“虽然专业考过了,但真正学起来感觉还不错。”经过几次练习,28岁的苏鹏飞很快找到了感觉。2023年,苏鹏飞从山东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做完运动训练后,做了一名足球教练,但收入离自己的理想状态越来越远。我是继续坚守老职业,还是趁年轻开始?我该换工作吗? 走向新的职业?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去读职业学校,认真学习手艺,重新开始。正如苏鹏飞所料,他刚提出这个想法,家人就问道:“现在你大学毕业了,应该去什么样的职业学校呢?” “如果我说没有压力,那我就是在撒谎。但我不认为这是取决于你的专业或学位是什么。 “专业好,才能录用。”苏鹏飞说。哥哥王建波的经历更加坚定了苏鹏飞的选择。王建波是鲁北工程学院工程预科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2024级学生,入学不到一年,就被“猎头”加入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 魏桥集团子公司实习生。王建波先生(右)向记者介绍了他在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实习的情况。 “我去年9月入学,今年4月到滨州绿能热电有限公司实习。工资5000元至6000元。如果成为全职员工,将获得7000至8000元。上职业学校才是正确的答案!”王建波感叹道。他毕业于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2017年就职于多家公司。他越努力,就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技术水平。我不够优秀,我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担忧。正当我一头雾水时,我被针对失业大学毕业生的鲁北职业工程师学院的招生信息所吸引。目前,与他同专业的32名学生正在魏桥集团实习。只要你的表现合格,他们毕业后就可以“毫无问题”地被录用。 “职校版”为何如此受大学生欢迎? “学术培训和技能”成为一种优势。 “我不敢相信它这么受欢迎!”鲁北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岩兴奋地感叹道。王建波老师是鲁北工程师学院工程预科班第一届学生。学校计划于2024年正式招收此前失业的大学学生毕业了。学校招收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汽车维修四个专业96名学生。今年资格预审班共招收117人,并增设了INS检测、电脑广告制作、烹饪、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设计与制造等新专业。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已经在社会上打拼了,来到这里寻找新的职业道路。”张艳说,这群学生虽然年龄较大,但理论强、独立性强,能很快学习新技能。参加企业实习后也受到好评。张艳的评论揭示了“职校版”对于大学生的主要优势。以鲁北工程学院为例,工程预科班重点关注在学生培养上坚持“理论+技能”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序列式育人”,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无缝衔接。通过“定制班”、“委托培训班”等校企合作项目,技校工程师可以“入学即入公司,毕业即就业”。数据显示,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8%,临沂鲁南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山东世纪安泰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玉兵表示,作为鲁北工程院工程预科班的“订购公司”,鲁北工程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公司的发展。 iEngineers预科班的学生不仅拥有优秀的技能转移能力和强大的创新活力,而且展现出深厚的职业发展潜力,已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大学工程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专业环境紧跟当地主要行业的需求。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工程学院于2009年开设了全国首个“工程师班”,并随着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计划2025年新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新能源汽车测试等6个专业,工配准确率达到91%。公司新员工培训周期由12个月缩短至6个月,进一步凸显精准教育的效益。绍兴技师学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设有四个主要专业群: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艺术设计等专业,涵盖24个专业,极大满足浙江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从个体飞行员到遍地开花,工程师阶层的职业环境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能否得到解决?如今,大学生“重返高等教育”的现象已不再是个例。特别是今年6月至8月,山东、浙江、广东等多省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并公布省级具体实施意见,支持技工院校面向就业和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科大专班。 “‘本科升专’现象的背后,是一些高校人才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山东省政协委员、高考策划专家、乐学网主编。数据显示,202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比上年增加43万人。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在部分岗位上比大学生享受到优惠待遇。当被问及“磨练”的技能对找工作是否有用时,52.2%的毕业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43.2%的人认为“一技多用”,33.2%的人认为“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一些毕业生还认为,考虑到时间成本、社会耻辱和学习竞争,“重新学习”技能对他们就业没有帮助。”路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马树华 工程师告诉记者,其实有企业“招不到”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矛盾长期存在。这也是学校开设工程预科班的原因,希望能够促进大学毕业生技能基础的转变。 “仅学历”的旧理论正在悄然转变为“学历+技能”。 “当技能和学历不再对立,而是成为人才发展的两翼时,‘回去’将不再是无用的选择,而是明智的选择。”陆雷先生认为,我们当前面临着从“教育社会”向“技能社会”的转变,技能人才的收入往往超过普通白领。不愿意“脱长衣”的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真正的“尊重”不是来自文凭,而是来自创造价值的能力。社会正在重新定义“成功”并重新安排“人才”的真正含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学毕业回到职业学校的人。在此过程中,“终身教育”的理念日益融入社会知识。 “本科升学”背后最值得深思的或许是高等教育模式如何改革。陆雷建议,大学要大胆重构课程体系,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前沿技术课程,推动和加强实践教育。推动积极推行“双师制”,大幅增加实践科目学分。 评价标准,将学生能力证书、创新项目和竞赛结果纳入学分和评价体系。同时,我们积极推进“理工大学”建设”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企业项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