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1 天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张海珍、记者文如意报道,七人被拘留,两家空壳公司将受到处罚……11月5日,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揭露了网络上常见的“兼职诈骗”背后的真相。他们宣传免费培训,但幕后隐藏着价值数千美元的分期付款优惠。现实中,存在着“兼职培训”陷阱,以“高薪兼职”为诱饵,诱骗求职者签订昂贵的培训合同。被骗的求职者希望在网上找到兼职工作后,却发现不是赚钱而是债务陷阱。事实上,这背后有一条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想要赚钱,就得先付费:为了获得“高薪兼职”,大学生签订培训服务合同。今年8月,大三学生小吴来自福建的她在手机朋友圈看到一则广告,上面写着“每天帮我批改作业100元”。点击进入,小吴添加了大连一家教育咨询公司(以下简称“教育公司”)“老师”的微信账号。对方声称可以提供“视频编辑”的兼职职位。 “师傅”给小吴发了一段30秒左右的视频,并表示这种视频是最简单的直播剪辑。如果参加剪辑培训课程,30分钟即可完成,每个视频可赚30元。小吴记得,“老师”给他发了一份免费的剪辑教程,但随后却要求小吴支付所谓的“费用”。“收到服务费后,他才能够将剪辑订单交给小吴。在两人的录音对话中,“老师”表示,要求最少的学生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为了打消小W的心,就在你的疑惑中,“老师”承诺频道费约为每月499元,每月都会缴纳。如果您不想这样做,可以随时取消。该公司每月至少提供30个编辑订单,且订单金额没有限制。一名兼职上班族自称每月至少能挣1500元。小吴专门调查了教育公司的信息,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由于没有这样的事情,我最终决定付钱去做一份兼职。 8月12日,他与上述教育公司签订了《培训服务合同》,并缴纳了费用。 “tarichannel服务fa”,总金额5980元。二年级学生小陈被网上一份类似的兼职工作所吸引。今年7月,在国外留学的小陈暂时回国,打算打工缓解生活压力。他正在看短视频当他看到一个兼职工作的广告时,他在一个平台上萌生了想法。当他通过微信联系客服时,客服给他提供了一份“PS照片修饰”的线上兼职工作,但客服要求小陈先生每月缴纳390元的修饰培训课程费用,并完成7个培训课程后才能正式开始接单。客服承诺,从明年开始,只收培训费,兼职月收入390元以上即可接受。如果你赚不到钱,你就不用付钱。小晨松了口气,按照对方的指示,签订了培训合同。合同甲方为徐州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乙方为小陈。产品很糟糕。 “兼职高薪工作”10天只赚3块钱。如果他想辞职,就需要支付2000多元的赔偿金。签订合同并完成准备工作后半个月的按需要“上网课”、“交作业”,小吴发现事情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是不同的。 “我的订单佣金大幅下降。”据小吴介绍,“师傅”声称剪辑视频可以赚30元,但给他下的订单是最基本的视频剪辑,每个视频最多5至6元。小吴算了算,就算自己努力工作一个月,钱也不够,更不用说缴纳400多元的“频道服务费”了。与此同时,完成7门修图培训课程后,客服在闲鱼“小猫倒卖”,在小红书“兼职开车”。抖音给小陈发了多个订单,其中包括“视频举报”。小陈老老实实干了10天,却只拿到了3元钱的补偿。 “我笑不出来,哭不出来。”小吴提出与“老师”解约,对方直接将她转给“售后客服”处理此事。据客服介绍,小吴在解约前必须缴纳第一个月的培训费499元。海报新闻记者看到了一份与教育签订的“培训服务合同”。合同规定,该培训课程为“兼职剪辑培训班”,培训费用总计5980元,小吴将分12期支付。通过第三方在线培训平台关联银行卡后,将按月收取费用。第一个扣款日期是 9 月 12 日,所收取的培训费不可退还。协商失败,小吴不得不在9月12日首次扣款前挂失与扣款相关的ATM卡。虽然她避免了直接扣款,但她仍然担心潜在的损失和信用问题。 “合同上规定,如果不按时缴纳培训费,每人需缴纳总计0.05%的罚款。约会迟到了。”小吴表示,根据合同约定,甲方(教育公司)有权在通知小吴后,将小吴的违约信用记录上传至芝麻信用、民间征信机构、银行征信系统或合作金融机构系统,无论是单独还是通过第三方。小吴和小陈客服签订的合同中写的违约责任开始“消灭”。小陈见赚不到钱,就提出退课。经多次询问,客服回复:“如果要退课,需支付2263元,其中学习开户费159元,结算损失费2104元。”这不是欺骗人吗?邵庆到派出所报警。警方得知情况后表示,此事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并建议小陈配合联系市场监管局。小陈立即向徐州市市场监管局汇报了自己“签订兼职培训合同”的经历,但没有任何进展。环环相扣的利润链:整个链条上的公司实际上是通过销售培训课程来赚钱的。小武和她的同事们一直不确定客服上宣传的“高薪兼职”是否真的存在,直到她们要求取消合同。成都警方近日破获一起“兼职诈骗”案,真相大白。从目前的爆料来看,无论是创建在线培训课程还是以兼职合同方式招募新人才,每个阶段都有“兼容”的公司。本案中被骗的部分兼职人员在线培训课程来自一家名为Izumi Kumojo的技术咨询公司.ica。该公司提供一系列在线培训课程,包括视频编辑,其主要客户是公司一位自称吴先生的公司官员说,“公司正在寻找兼职工人”。您的订单价格(培训费)是5980元。客户公司将这些课程“出售”给求职者,Izumi Kumojo 收取 10% 的服务费。吴说,整个“打工骗局”链条中的所有公司都是通过销售培训课程来赚钱的。所谓的“高薪兼职”根本不存在。所有发送给兼职工人的工作订单都是由招聘兼职工人的公司制造的,以吸引求职者。即使像小吴、小陈一样,发现问题后要求解除合同,公司也可以利用合同中设置的陷阱,“圈套”损害赔偿,“掩盖”链条各环节的利润。与小陈签订“培训合同”的徐州市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培训属于技术服务,使用后无法退款。 “课程费用由工作人员也承认,这些培训课程都是公司自己收取的,兼职学员缴纳的课程费用最后都到公司账户上。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小吴与所谓教育公司签订的合同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提及“兼职”。一份原本庆祝赚钱的“兼职合同”现在看起来类似教育公司的“兼职→培训”陷阱疑似诈骗,公安局各部门联手实施专项整治。小吴苦恼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妥协,向培训公司支付了每月499元的培训费,而身在国外的小陈仍在等待解决方案。期间多次收到客服提醒。就小陈打工一事,记者致电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记录了情况,并表示会尽快回电。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飞认为,从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到分期支付培训费、诱导求职者签订合同的整个过程,涉嫌欺诈。河南泽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健建议,兼职人员遇到此类情况时,应保存兼职推广页面的截图、与机构的聊天记录、培训合同、付款收据等,调查对方的注册信息、诉讼信息等,尽量获取负责人的真实信息,向市场举报。主管部门或者公安部门,或者联合举报、提起诉讼。与其他受害者。成都警方通报了对类似事件的调查结果。记者注意到,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11月5日发布的一份警情通报称,经缜密侦查,发现了一系列伪装成网络兼职兼职的诈骗案件。除了依法刑事逮捕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对两家涉案企业给予行政处分外,通知还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会同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信等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此类采购欺诈行为的专项整治。对于那些仍在等待的人,您可能会立即看到结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